您现在的位置是:新闻热线网 > 演出活动
不走斑马线小心被罚款 厦门整治行人交通违法行为
新闻热线网2025-04-04 07:07:40【演出活动】4人已围观
简介不走斑马线 小心被罚款厦门整治行人交通违法行为,5月以来共查处违法行为3550起民警对不走斑马线横穿马路的市民进行警告教育。记者 彭怡郡 摄海西晨报讯记者 彭怡郡 通讯员 娇轩)不走斑马线、横穿马路,
不走斑马线 小心被罚款
厦门整治行人交通违法行为,不走斑马5月以来共查处违法行为3550起
民警对不走斑马线横穿马路的线小心被厦门行人行市民进行警告教育。记者 彭怡郡 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彭怡郡 通讯员 娇轩)不走斑马线、罚款横穿马路,整治行人可能会“吃”罚单。交通近期,违法厦门交警部门开展行人交通违法专项整治,不走斑马5月以来全市共查处行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3550起。线小心被厦门行人行昨日,罚款记者跟随交警部门前往整治现场参与随警作战。整治
现场
图方便,交通横穿马路被抓
昨日上午9点半,违法在文兴东路附近,不走斑马交警部门已在多个路段布置好警力,线小心被厦门行人行对行人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整治。罚款记者看到,该路段两侧都是居民区、商店,还有两个公交站。虽然路面上有两段斑马线,且距离不到200米,但仍有市民不走斑马线,而是选择横穿马路。
在马路对面,一名男子正在左右张望,发现路面车子较少后,便快步横穿马路。而他所在的位置,距离斑马线不到100米。现场民警发现后,及时制止男子,并引导他到一旁接受警告教育。“我就是看路面没车,图个方便所以横穿马路。”被民警拦下后,男子这样说。“大爷您看,马路上车速快,您这样横穿马路多危险。”民警说道。随后,民警讲解了行人应当遵守的交通法律法规,并对该男子开具了警告单。
没过多久,又有一名女子不走斑马线被民警拦下。“我赶着出门买水果给孩子吃,所以横穿马路。”女子很不好意思,再三解释。民警同样开具了警告单,并对女子进行警告教育。昨日上午9点至11点25分,民警在前埔东路不夜城至莲前东路口现场整治行人横穿马路违法行为27起。
成效
5月以来查处3550起
据了解,2019年,全市共发生涉及行人违法的道路交通事故349起,亡人55人,受伤355人;2020年1月至5月,全市共发生涉及行人违法的道路交通事故76起,亡人13人,受伤77人,行人交通违法已经成为引发伤人、亡人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部署的《2020年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方案》要求,厦门公安交警部门自5月起组织开展行人交通违法专项整治,通过教育劝导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整治行人违反交通信号灯通行;行人不服从交警指挥;行人不在人行道内行走;行人在没有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道路上,不靠边路边行走;行人横过机动车道未走人行横道或过街设施;行人跨越道路隔离设施等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行人交通行为,降低行人事故发生率。
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初步成效,5月以来全市共查处行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3550起。其中,行人跨越道路隔离设施5起;行人违反交通信号灯通行541起;行人不服从交警指挥4起;行人不在人行道内行走1484起;行人在没有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道路上,不靠边路边行走19起;行人横过机动车道未走人行横道或过街设施1497起。
处罚
首犯警告,再犯开罚单
根据《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第三十九条,在有设置人行横道或过街设施的路段,不从上述设施通行的,处以五十元罚款。民警表示,当市民首次不走斑马线横穿马路被发现时,民警会进行教育警告,开具警告单;再次被发现,会处以50元罚款。“每次开具的警告单,系统都有记录。如果市民不及时缴交罚款,会对个人信用造成影响。”民警说道。
很赞哦!(9355)
上一篇: 内天电厂日耗回降 月尾市场或者将转稳
站长推荐
友情链接
- 2022年规上企业利润下降4%,钢铁、疫苗制造行业等降幅较大|快讯
- 看病更方便了!河北取消参保人员到京津跨省异地就医备案
- 吴晓求:过度金融化扰乱了房地产市场正常秩序|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快讯
- 哈尔滨冰雪经济热起来:春节游客量大涨,订房价格翻了2.5倍|新春走基层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八个字概括中国经济前景“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 新零售业的中场战事:消费复苏下加速布局,中国品牌颠覆全球零售格局
- 去年央企实现营收39.4万亿元,今年发展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
- 各地经济增长目标确定!21个省份调低预期增速,稳投资促消费成重点
- 超预期!猪价菜价拖累CPI回落至“1时代”
- 消费回暖竞争加剧,饮料赛道行业巨头创新谋变
- 彭华岗明确国企改革新方向:下一步重点打造现代新国企|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前两月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快讯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相比GDP老百姓更在乎身边具体事
- 完全脱离中国几乎不可能!全球供应链新格局:跨国企业打出“中国+1”战略|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四周年,澳门如何发出亚洲科创最强音?
- 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继续扩大,种业龙头企业机会来了
- 三一集团周福贵:三年之内绿氢会比传统化石能源更有成本优势|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生态环境部:2022年办理两会建议提案1294件, “双碳”连续两年成最受关注议题|快讯
- “跨年霾”再现!环境部突击检查河南两地,6家企业超标排放、数据造假遭通报|环保利剑
- 央企重组又来大动作!中国中化全资子公司注入上市公司,涉及万亿元资产
- 1月15日起广深港高铁福田至香港西九龙段恢复运营,须持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快讯
- 成都跻身“2万亿俱乐部”剑指大都市,下一个是谁|万亿俱乐部猜想
- 猪价回暖,个股集体上涨!“二师兄”的春天回来了?
- 12月制造业PMI创新低,疫情冲击正在见底|快讯
- 去年前11月国企实现营收超33万亿元,地方国资会议明确今年七大改革重点
- 50天超百万人次出入境,广深港高铁加开跨境列车12.5对|快讯
-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重大战略区域、重点城市群将探索减污降碳有效模式|聚焦202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 京津冀一体化又有新进展!看病“一卡通行”,三地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
- 来自漠河的60吨冻肉到广州了!铁路货运发力高标准运输体系
- 人社部:人口负增长不影响劳动力供给,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快讯
- 春运今日正式开始,首日630万人次踏上返乡路|快讯
- 回暖迹象明显!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升至1年半来新高|快讯
- 以技术破局!高新技术成为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必经之路
- 中国和印度贡献全球增长的一半:亚洲经济体2023年加权GDP增长率或达4.5% |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累计发送旅客3.48亿人次!铁路春运正式收官|快讯
- 外贸平稳开局!前2个月进出口总值6.18万亿元,民营企业占比超五成|快讯
- 高于预期!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快讯
- 北京通报四家碳核查机构报告被退回,碳数据核查“长效机制”不断推进|环保利剑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香港澳门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只会增不会减
- 发改委拟在吉林、内蒙古多地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西部产业转移为何选在这五市?
- 一季度税费收入达79721亿元,全年减轻税费将超1.8万亿元
- 扩内需成效初显!前两月投资消费回暖明显|快讯
- 央企投资开门红:前两月完成投资超3500亿元,下一步重点投向哪些领域?
- 地震致土耳其伊斯肯德伦港停摆:集装箱倒塌、大量船舶等待,全球贸易影响几何
- 央企整合开年好戏连台!涉及医疗、军工、新能源多个领域
- 出远门的人多了!一季度铁路客运同比增长66%,货运屡创新高|“经济复苏”调研行
- 中小企业信用建设任重道远,金融如何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护航?|“经济复苏”调研行
- 3月制造业PMI环比下降0.7%,仍保持扩张态势|快讯
- 大连买多套房便宜了,契税下调至3%|快讯
- 直击北京年后招聘现场:线下招聘火爆,宣传单都不够用了
- 最新消息!4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快讯
-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涨5.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8%|快讯
- “发1度亏1度”价格倒挂!央企煤电企业不惜成本,去年累计发电5.1万亿千瓦时
- 解码全国最低工资标准:上海深圳北京稳居前三,14个地区超过2000元
- 开年建设起跑!北京5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多位于发展新区,总投资超420亿元
- 一个月三次聚焦风电能源建设,西部将迎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下一步将瞄准哪些地区?
- 鼓励煤炭供应企业积极响应化肥生产企业需求,发改委力促春耕化肥保供稳价
- 制造业非制造业双回暖!1月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