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未来的国际出口规模有压力,但结构优化有动力。需求进口短期仍然将会低迷,疲弱可能明年以后会企稳回升。难掩逆势这种背景下,中国稳住贸易规模就是出口成功,如果全年贸易能够保持增长到2%—3%就能稳住一个相对规模,亮点这意味着今年进出口总额有可能达到42万亿元到45万亿元的前月规模。”刘青表示。外贸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今年前7个月,需求我国进出口贸易面临严峻的疲弱形势,但是难掩逆势,中国的中国贸易还是展现出了自己强大的韧性。
海关总署网站消息,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3.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4%。其中,出口13.47万亿元,增长1.5%;进口10.08万亿元,下降1.1%;贸易顺差3.39万亿元,扩大10.3%。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刘青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国贸易规模达到历史高位,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从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在全球贸易地位不断提升,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主要贸易伙伴从发达经济体逐步向新兴经济体转移。一个亮点是,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逐步提升,大宗商品和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成为主要进口的部分,企业类型中民营企业成为外贸主力军,从区域看广东、江苏、浙江、上海成为对外贸易的排头兵,这是中国贸易的总背景和大格局。”刘青表示。
不过,当前形势,尤其是今年的贸易形势仍旧不容乐观。7月份,我国进出口3.46万亿元,下降8.3%。其中,出口2.02万亿元,下降9.2%;进口1.44万亿元,下降6.9%;贸易顺差5757亿元,收窄14.6%。 在刘青看来,稳规模压力较大,结构优化在进程之中。
“未来的出口规模有压力,但结构优化有动力。进口短期仍然将会低迷,可能明年以后会企稳回升。这种背景下,稳住贸易规模就是成功,如果全年贸易能够保持增长到2%—3%就能稳住一个相对规模,这意味着今年进出口总额有可能达到42万亿元到45万亿元的规模。”刘青表示。
国际需求影响进出口
当前,海内外需求趋弱,国内需求趋弱影响进口。
前7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5.41万亿元,增长2.1%,占我外贸总值的65.4%,比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
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4.21万亿元,下降11.4%,占17.9%。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3.04万亿元,增长8.1%。
商务部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表示,从去年全年乃至今年前五个月,中国外贸份额都在下降,这是由于疫情周期+经济周期+消费电子周期+美欧脱钩造成的,从6月份开始,中国的外贸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边际好转的迹象。
“从今年开始,消费电子大幅下滑,这是由于欧美进口份额减少,这种需求结构的变化,并不意味着中国出口的韧性不好了,只是需求的变化。我个人认为,下一步随着消费电子需求的恢复,中国的消费电子份额会回补,外贸份额可能还会保持一个稳中向好的趋势。”梁明表示。
当前,我国对东盟贸易伙伴出口大幅提升。
前7个月,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3.59万亿元,增长2.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3%。我国对东盟进出口均有所上升。
欧盟成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我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3.22万亿元,下降0.1%;美国成为第三大贸易伙伴,我国与美国贸易总值为2.64万亿元,下降9.6%,但对美贸易顺差1.26万亿元,收窄19.5%;日本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我国与日本贸易总值为1.27万亿元,下降5.8%,占5.4%,对日贸易顺差68.5亿元,去年同期为贸易逆差668亿元。
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8.06万亿元,增长7.4%。其中,出口4.76万亿元,增长12.6%;进口3.3万亿元,增长0.5%。
在刘青看来,当前,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大,虽然看到美国一系列的高官在访华,中美新一轮接触成功启动,但美国对我国的产业博弈、技术限制仍在加码,叠加美国明年是超级大选年,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对我国的进出口仍然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特定商品的影响可能会受到冲击比较大。
同时,俄乌冲突现在进入僵持阶段,随时有可能升级,对能源、食品等大宗商品价格形成压力,加重全球供应链瓶颈,恶化贸易形势。欧洲能源社会危机也在冲击欧洲经济,导致需求疲弱,这也不利于中国出口。
“过去的四十年中,中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有的区间达到一半以上,这是我们外贸发展的主要的动力,但未来一段时间,哪怕这些经济体经济维持一个比较正常和良好的状态,它的总需求仍然在,但由于这种所谓的‘去风险’脱钩断链,他们将自己的部分需求从中国转移,这不仅恶化外需,也会扰乱我国部分关键供应链环节,将对我国出口产生一定的压力。”刘青表示。
新增长点已经出现
不过,尽管面临压力,但我国进出口仍然亮点频出。
前7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2.46万亿元,增长6.7%,占我外贸总值的52.9%,比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
当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出口主力军,2022年出口额突破2万亿美元,外资企业近5年出口额徘徊在1万亿美元左右,国有企业则维持在2千亿—3千亿美元的区间。从出口增长率来看,民营企业增长率高于国有企业增长率,国有企业进一步高于外资企业的增长率。
同时,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近六成。前7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7.83万亿元,增长4.4%,占出口总值的58.1%。其中,汽车3837.3亿元,增长118.5%。同期,出口劳密产品多有下降,但塑料制品4032.4亿元,增长1.5%。
刘青对此表示,当前,“新三样”出口表现非常亮眼,电动汽车很多月份都保持100%以上的增速,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都维持在两位数的增速百分比;从国外看,全球对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新三样”产品国际市场需求仍然非常旺盛,这构成了未来优结构“新三样”出口的乐观,未来随着占领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可能很多企业将进行海外生产,海外生产逐步加强。
进口方面。根据大宗商品价格的预测,2023年下半年主要能源产品价格将持续回落,价格因素对进口增速的贡献进一步削弱,进口额同比下降可能性加大。2024年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可能性较大,叠加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复苏带来对大宗商品需求量上升,进口额可能有所回升
当前,铁矿砂、原油、煤进口量增价跌,天然气、大豆进口量价齐升。
“在此基础上,中国今年和未来一段时间出口的规模扩张有压力,但结构优化有充分的动力。规模扩张的压力,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海外需求低迷,处在去库存周期,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出口的恢复不是很有利。同时,短期人民币可能有波动,有一个小幅贬值空间,包括稳外贸政策不断落地,叠加RECP的一些红利可能一定程度上推动短期出口有所复苏。此外,新产业结构正在涌现,中国很多新产业都是有非常高的国际竞争力,尤其在清洁经济领域和智能制造领域,基于以上判断,我们认为今年和明年这几年能够稳住规模就是很大的成功,不需要追求像前几年那样20%的增长。从这个角度,如果我们能够保持2%—3%的贸易增长率,达到42万亿—45万亿人民币的贸易额就是非常成功的。”刘青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顶: 499踩: 6
评论专区